close

P_20181231_143817-01-01.jpeg

第三天,我們又回到了南竿。會把南竿安排在旅程的首跟尾,是因為我們經由南竿機場進出馬祖,把住宿安排在搭機日前一天的所在位置,較不容易因天候影響而使南北竿島際之間的船班停航,導致後面的行程安排因延誤而措手不及。馬祖的交通停飛停航,對馬祖人來說好像是個習以為常的事,旅人來此提前做安排上的預防,應該也算是某種入鄉隨俗了吧!第二次搭船,沒了首次搭的興奮,或許是好奇得到了解答,安心的睡意席捲而來。我睏得不行,沉沉睡去。

 

今天的住處,就是第一天來南竿時住的民宿。或許已不是第一次見面,所以民宿老闆娘比起剛見面時來得更健談些。原來,老闆娘是嫁來馬祖的大陸人,我初見她時所生的滿頭疑惑得到了答案,在心底泛起一絲踏實的微笑。老闆娘沒有提及太多她自身的故事,只是熟稔地和我們討論起馬祖的天氣,說這波寒流,的確是罕見的冷!我暗自竊喜著,原來不是我太弱,是天氣真的很冷。

 

 

P_20181231_163759.jpg

比起高檔新穎的住處,我更偏好住進富有當地特色的建築。第一天來南竿時住的房間較為新式,看起來乾淨明亮,只是少了些當地特色建築的古樸韻味,心底不免感到一絲可惜。今天老闆娘為我們安排的房間,為津沙聚落傳統建築民宿之一的澳中民居。木製的門與屋樑,復古的紅地磚,舊式的衣櫃。濃濃的古韻,讓我踏進房間時呆坐了好一會兒,憑著這方寸之內的房間擺設,遙想窺探這間屋子的歷史故事。房間位於一樓,緊鄰著接待大廳,對於行李大包小包的我們來說,實在是個首選!

 

 

P_20181231_160022-01.jpeg

我們前往復興村吃午餐。八八坑道與馬祖酒廠離復興村不遠,於是它成了我們飽足飯後的第一站。我們來時,道路一旁停了好幾輛機車,八八坑道前站滿了不少遊客,或聊天或自拍,熱鬧得很,不愧是馬祖南竿數一數二的熱門景點,我等待了好一會兒,才拍到了一張無人的空景。八八坑道過去是知名的戰備坑道,是國軍在進駐馬祖後,用許多人力所開鑿出來的。坑道的結構是花崗岩,相傳它變成戰備坑道以前,曾是居民躲海盜的山洞。根據紀載,八八坑道全長200公尺,可容納一個步兵團的兵力。當時為了慶祝蔣公八十八歲誕辰,故而命名為「八八坑道」。

 

 

P_20181231_160932-01.jpeg

坑道後來一度成為中華電信的機房,再之後,軍方才將坑道交給馬祖酒廠使用。馬祖酒廠接收後,改為儲酒的地方,成為馬祖的一大特色。根據馬祖旅遊手冊及相關網站的介紹,八八坑道相關商品的上市,更一舉打響了它的知名度。目前主要通道上的酒罈,裝的是馬祖老酒,一旁的次通道,是高粱酒系的酒槽區。

 

 

P_20181231_160633-02.jpeg

看著坑道內,復古的酒罈與設備相對新穎的釀酒槽相鄰,我的腦袋不禁浮現出一種既互相陪伴又世代交替的有趣意像。坑道內比我想像中的溫暖,站在裡面,似乎感受不到外面寒流有多麼滲人。看資料才知道,原來,坑道內冬暖夏涼,長年溫度約在攝氏15度到20度之間,具恆溫穩定作用,是絕佳的儲藏酒窖。站在這裡,會讓人有種自己是不是喝了酒的錯覺。坑道內酒香四溢,對酒味尤其敏感的人更能第一時間嗅出那微醺的味道。我向一旁連喝台灣啤酒都會醉的旅伴打趣地說,會不會進來站個半小時你就醉了呀?

 

 

P_20181231_143427.jpg

我們都不好酒,所以並沒有在八八坑道旁的馬祖酒廠多做停留。北海坑道是南竿的軍事景點內,我最感興趣的一處。雖然冬季來訪並沒有藍眼淚,但因它能遊覽的方式多元,可搭乘搖櫓也可自己步行,再加上它特殊的軍事歷史,所以我將它視為重點必訪之處。坑道入口處,有座軍人開鑿示意圖的雕像座,許多遊客都會在此拍照。雕像後方便是北海坑道的入口,沿著坑道走,兩旁深入的山洞內還有栩栩如生的軍人開鑿故事模型,頓時有種來到博物館的錯覺。

 

 

P_20181231_143550-01.jpeg

往前走了一小段,很快地便到了北海坑道的售票處。在這裡,遊客可以選擇自己划獨木舟,也可以搭有船夫代勞的搖櫓,還可以選擇自己沿著步道步行,而自己步行是不需要收費的。因為這裡的水面與外面的海水相連,所以來這兒必須要事先查清楚潮汐時間,否則來時剛好遇上漲潮,可就白跑一趟了。潮汐時間可以問遊客服務中心的櫃檯人員,也可以在北海坑道入口處查看,它會標有每日的漲退潮時間表。

 

 

P_20181231_144507-01.jpeg

或許是冬季,加上此時無藍眼淚可看,遊客三三兩兩。搖櫓的管理員伯伯看到我們很是高興,拉開嗓門熱情地說「來來來,我幫你們拍照!」接過我手中的手機,時而低角度,時而後退,拍得很是認真。因為無多少其他遊客,所以搖櫓小船被我們包了,寬敞地可以讓我坐在椅版上的屁股滑過來滑過去。南竿與北竿都有北海坑道,而南竿的北海坑道位於鐵板海岸線,是一個深入山壁、呈現「井」字形的坑道。當年,為戰略需要而啟動的「北海計畫」在馬祖地區開鑿了不少地下坑道,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,北海坑道也是其一。長640公尺,寬10公尺,水道高18公尺。而步道全長為700公尺,走完一圈大約需要三十分鐘,且需於退潮時間。

 

 

P_20181231_145029-01-01.jpeg

坑道內其實還算明亮,或許是因為此時沒有藍眼淚可看,所以燈全點亮著,真好奇藍眼淚若在水下幽幽發出藍光,會是何等美景。但或許也只有在沒藍眼淚的此時,可以專心遙想當年軍人開鑿坑道的壯烈了。當年為了戰備需要,出動了多少軍人開鑿,犧牲了多少生命。不分晝夜,輪番施工,歷經820個工作天才完成。這段帶點肅殺與沉重的歷史,隨著藍眼淚的聲名大噪,而逐漸退居幕後。身為不需服兵役的女子,我能感受的戰地氛圍,沒有男性來的濃烈。曾在馬祖當兵的友人們,總是能滔滔不絕地分享想當年,而我只能點頭如搗蒜地乖乖聽故事。幸運的是,我不需要經歷軍中生活的艱苦,就能感受一二。

 

 

P_20181231_150134-01.jpeg

我們拿相機的拿相機,拿手機的拿手機,想盡我們所能地捕捉這鬼斧神工的一切。但坑道內仍屬偏暗,不好拍出不晃動的精緻照片。我們乘著搖櫓,環繞一圈,大約花了二十分鐘左右。船夫時而向我們介紹坑道歷史,時而靜默不干擾我們拍照。返回出發處時,忽然多了一小批遊客,鬧哄哄的,頓時才讓我有種身處「觀光景點」真實感。這天的漲潮時間為下午3點45分,我們離開時剛好是下午3點半左右,嗯,時間抓的真準!

 

 

P_20181231_151944-01.jpeg

大漢據點在北海坑道旁不遠處,守衛著鐵板海岸線,也是一典型的軍事型景點。根據資料記載,大漢據點共分三層,最上層為軍方連部,第二層設有生活圈和預備機槍陣地,最下層設有四座90高砲陣地、簡報室、中山室、庫房、儲藏室等空間。主坑道長150公尺,支坑道長80公尺,合計230公尺。

 

 

P_20181231_152152-01.jpeg

走進坑道,若不是有著蜿蜒的管線與軍事相關指標,我還以為我像是某些盜墓劇中的探險家,走在某不知名的原始坑道,拿著燭火,小心翼翼的往坑道深處探索,冀望著能挖出些什麼文物來,然後不知名的怪物從前方猛然竄出,嚇得一行人頭也不回的落荒而逃。大概也就像我這種對軍事歷史感受不深的人,才會突然冒出這種荒誕又好笑的想像來。坑道內部都長得一樣,身為半個路痴的我,走得實在有點心慌。我若是在這服兵役的男兒,搞不好頭天就以迷路成為軍中的笑話。

 

 

P_20181231_152441-01.jpeg

坑道的各個面海據點,大抵長的如此。牆上還畫有敵方各大船艦的樣貌和名字,看到敵方船艦圖,頓時覺得肅殺感強烈許多,不禁想起多年前看的戰爭電影「獵殺U-571」,那分壓迫、緊張、恐懼、身為軍人的使命,好像驟然鮮明了起來。

 

若是身為服過兵役的男子,尤其是在外島當過兵的,對於這些軍事氛圍肯定不陌生,並且往事歷歷在目,猶如昨日。但對於未曾服過兵役的人來說,這些一景一物,相對遙遠。哪怕站在這裡遙想,也難以有身歷其境的感受。滄海桑田,歲月的故事,總是隨著時間流淌,而慢慢淡化,只有身處其中的人,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份屬於時代的回憶。

 

馬祖是全世界碉堡與坑道最密集的地方,獨特的戰事風情已成了馬祖的特色之一。我想到了古裝劇裡的說書人,生動活潑,滔滔不絕。若有曾經在這當兵的人,引領著大家,拉著個小板凳,坐在這裡向我們講述當年的軍中故事,或許,這些雋永的故事可以更深刻地傳承下去。

 

我是個喜歡攝影、寫作、旅遊、單車、爬山的女子

歡迎追蹤我的個人粉絲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eJunYan74/

歡迎追蹤我的IG:kejunyan74

 

arrow
arrow

    KeJun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